当前位置:

加强社区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竞辉 编辑:redcloud 2012-11-14 11:10:42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加强社区基层建设,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良性发展,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所在。最近,我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提升行政能力培训班。通过参观、交流、学习,收获很大,受到的启示很多,尤其是对新加坡的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新加坡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是梵语“狮城”的谐音,总面积714平方公里,人口518万。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弹丸小国”,经济活跃,城市优美,社会和谐,秩序良好,号称亚洲四小龙之首。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小国(华人占77%,其他的族群由马来族、印度族和欧亚种族构成),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基层社区的建设和完善,并积极引导基层社区组织为社区建设服务,促进基层社区和谐发展。

(一)新加坡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

新加坡社区组织是以选区为基础,社区组织的活动范围以选区为基本单位。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是人民协会,它是新加坡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选区层次上组织、领导和协调社区事务,是社青部下属的法定机构。人民协会下设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联络所、居民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它们是主要的社区组织。居民委员会或邻里委员会(在公共组屋区称为居民委员会,而在私人居住区称为邻里委员会)是新加坡社区建设中最小的区域性组织,与我国的居委会组织相似,其主要职能是:承担治安、环卫(但专业工作由服务公司完成)工作;组织本小区内的居民文体娱乐活动等;为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联络所提供人力帮助并反馈信息。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建立了由政府倡导推动、基层组织主导、基层领袖为骨干、义工为基础、民众广泛参与的行政主导型城市社区公共管理模式。一方面,政府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把握社区活动的方向;另一方面,政府充分给予社区自治组织的发育空间,社区民间组织发育完全,通过自助和他助,分担了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大量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新加坡社区管理的运作方式

社区管理的组织者由两方面组成:一是选区层次上的社区事务,由市镇理事会组织,其成员主要由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联络所成员组成。二是居民区层次上的社区事务,由居委会组织。社区服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行政事务服务;二是社会福利服务;三是社区商业服务。

社区事务的完成方式有三种:一是中介服务,一方面是把社区内的有关信息收集整理起来,反映给政府部门或有关法定机构,并催促其实施;另一方面是把政府或有关机构的信息传达给居民,以取得居民的认同与协助。二是公益支持,主要是为募集、建立管理社区的各种福利基金,提供义务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独立经营,对社区内的一些公共设施,按市场化形式运作,以取得经营收入,比如经营民众俱乐部等。社区活动经费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拨款;二是社区赞助。

(三)新加坡社区服务模式的特点

1、社区服务网络化。新加坡将居民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规划,形成了由邻里组团中心、邻里中心、新镇中心和区域中心等多层次的社区网络。一个邻里中心一般含有6-7个邻里组团中心;一个新镇中心含有5-8个邻里中心。全国划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区域中心。通过提供公共活动空间,集文化、娱乐、便民与商业服务网点为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2、社区运行义务化。绝大多数社区工作者都是义工,就连市政理事会、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以及社区其他服务组织中也基本没有全职人员,都是义工在帮忙。社区所有的收支都完全公开透明,所有的开支项目都是按市场化手段操作,按费用最节约化的宗旨运作。政府还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商家参与社区建设,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风气。

3、社区活动自愿化。几乎所有的社区活动都是自愿性质的。社区内名目繁多的各种组织,聚集了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形成组织、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项目的群众基础。并建立政府支持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对志愿服务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为做出杰出贡献的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与福利、升学与就业、职务提升等种种“特权”,使志愿行为能够深入、持久并可持续发展。

二、新加坡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新加坡的国情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在社区建设方面的许多做法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我们不可能照搬。但其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当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建设和谐幸福的社区。

(一)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新加坡政府在社区发展中较好地扮演了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角色,而具体工作多由民间社会组织来做。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大量的社区服务事务,更及时将公众诉求传达给政府。我们应在积极稳妥地开展居民自治的同时,调整和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如在楼栋、小区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等,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区全覆盖。并借鉴新加坡民间组织机构管理科学、内容丰富、运作灵活的好做法,按照“政府倡导推动、基层组织主导、基层领袖为骨干、义工为基础、民众广泛参与”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二)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新加坡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建设服务设施、设置服务项目、选择服务手段,使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都能得到较好照顾。而我们目前的社区服务模式内容较为单一,在这方面,应多借鉴新加坡的好做法,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提供优质、高效、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围绕群众需要将服务下移,坚持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开展好政策咨询、司法援助、矛盾调解、就业指导、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经常组织开展有益健康、居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三)建立多方投入机制。新加坡政府逐年加大社区服务设施投入,同时为社区的中介组织、福利机构提供部分的运营经费,并在社区福利用地、发展老服务产业等方面给予优惠。近几年,虽然我们不断加大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不少社区办公场所狭窄,甚至没有办公场所。因此,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和考虑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如加大对社会服务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的投入,采取招标、招募企业、个人及民间组织承办社区服务项目的方式,把社区服务让市场经营,发挥民间组织专业服务优势,既可降低政府管理服务成本,又能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四)大力培养“义工”精神。新加坡注重培养一种为社会自愿贡献的“义工”精神,政府官员几乎都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担任职务,带头为社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但又不代表官方干预社区事务。社区活动自觉自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节约了社区管理的成本。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做法,一方面适度提升社工队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明确社工的身份属性;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社工的再教育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多为居民群众创造各种参与义务活动的机会,促进义工队伍发展,形成专职社工、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力量。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懂得了其中要义,更加清楚了: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也在社区。我们要学习借鉴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社区工作模式,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人际关系和谐、公众参与广泛的新型社区。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竞辉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