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幸福的烦恼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军 石科圣 龚志 阳丽萍 编辑:redcloud 2013-07-26 17:42:18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种粮大户夏根固的故事”(一)

摘自2013年4月14日《湖南日报》,点击进入原版

编者按

夏根固是全国种粮大户,从15岁开始种粮,至今已有45年,种田面积越来越大,越种越有瘾。种粮过程中,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既有幸福的烦恼,也有崭新的期盼。

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我们要创造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办法,扶持发展联户经营、专业大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种粮大户有哪些困难和烦恼,哪些期待和希望?为此,从今天起本报《记者在基层》栏目特推出“种粮大户夏根固的故事”连续报道,让读者更多了解种粮大户的酸甜苦辣。

本报记者 杨军

通讯员 石科圣 龚志 阳丽萍

犁耙水响闹春耕。4月11日,记者来到沅江市全国种粮大户夏根固在大通湖南湾湖基地租种的田里,看到10多台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景象。机器过处,嫩绿的秧苗一行行整齐排列在稻田里,惹人喜爱。 “今年将比去年提前2至3天插完早稻。”今年60岁、一身泥巴的夏根固对记者说,在他租种的1.5万亩早稻田中,有1.1万亩是机插秧,从4月7日开始,28台高速插秧机、6台手扶插秧机轮番作业,一个星期就能扫尾。

夏根固是一个种了45年田的“老把式”。他说,秧苗提前两三天插完,禾苗齐穗时间就能提前7天,稻谷成熟期可提前5至7天,这能使晚稻避免9月下旬可能出现的寒露风。在他眼里,赶上农时就会有好收成。

种了那么多年的田,夏根固往年春耕时总感到搞手脚不赢,今年能有这种“游刃有余”的感觉,是他摸索出来的以他名字命名的“夏根固育秧法”帮他抢了时间。

过去,在插秧时由于秧苗不盘根等原因,把育好的整盘秧苗装到插秧机上并不容易,搬运时易损坏秧盘不说,机插时还易散秧烂秧、出苗不齐,事后仍得人工补苗,费工费时。爱动脑筋的夏根固琢磨着怎样解决这一难题。一次,他从当地农民用的香瓜苗地膜上受到启发:可不可以也在秧盘里加层地膜呢?他在沅江市农业和农机部门指导下,与沅江一家公司一起做试验。他们把当地盛产的麻布制成地膜铺在秧盘上,上面再放营养土和谷种,待谷种发芽长根后,其根系穿过营养土与麻布地膜连接成一体。经3年实践和省里组织的专家多次对比试验,这种以麻布作底质纤维的环保型地膜,解决了过去机插育秧中的技术难题,还具有可降解无污染、增肥和耐寒保温等特点。去年种晚稻时,夏根固大面积采用这一技术,每亩节省谷种、秧盘、人力等成本130元左右,加上产量增加,每亩增收200多元。

今年初,省农机局专门发文,在全省推广“夏根固育秧法”。

“夏根固育秧法”获推广,夏根固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来他这里学习取经的、开现场会的客人一拨接一拨,联系参观考察和请教的电话更是一个又一个,他一天要接四五十个电话。“现在一块电池根本用不了一天。”精瘦的夏根固对记者说,从3月底到现在半个多月时间里,他接待了15批客人,感到实在吃不消。

沅江市农机局局长郭建平说,秧好半年禾,苗好半收成。水稻机插是目前我省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去年全省机插秧率仅为10%,离全国3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夏根固育秧法”为水稻机插解决了一大难题,将推动全省水稻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他们把“夏根固育秧法”进行提炼上报,还为各地机插秧提供技术指导。他们相继召开了农技站长、农技员参加的动员会和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参加的培训会,推广“夏根固育秧法”,并在草尾镇建了50个大棚,用“夏根固育秧法”育秧。

对夏根固的烦恼,郭建平感同身受。他说,夏根固的烦恼是幸福的烦恼,一方面说明他搞的东西好使、管用,大家都想学。另一方面说明农民在农业科技热情高涨的同时,也存在眼见为实、谨慎行事的心理。农技推广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农技推广任务也不应由一个种粮大户来承担。他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解除夏根固的烦恼。目前,他们已联系一个厂家,建立一条专门生产麻布地膜的生产线。在将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引导社会力量运用“夏根固育秧法”建立商业化育秧工厂,为农民和种粮大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育秧服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军 石科圣 龚志 阳丽萍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