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依托“一村一警”惠民工程强化社会管理

来源:沅江新闻网 编辑:redcloud 2012-11-07 00:30:39
时刻新闻
—分享—

  沅江市有行政村268个,另加芦苇场管区和集镇社区乡村基层单位共有300多个。农村人口多达55.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5.3%。全市400多民警派出在农村的只有100余名,相对市区来说,农村的见警率和安全感远不如市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拓展公安机关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民警群众工作能力,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四大建设”,成为当前一道待解的难题。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12年2月开始,沅江市公安局以“走进村居,听取民声,化解矛盾,强化基础,警民和谐”为目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公安职业的特点出发,以“一村一警”的方式全面实施机关民警包村社区新型警务战略,警务下村每月安排在月底3天,全局358名民警在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领下分赴全市各村、区,在沅江农村已经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经过近四个月的实践,“一村一警”已经成为沅江公安工作的一大亮点,工作机制被赋予更多新内容,工作流程得到进一步科学细化,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让社会更平安,让群众更满意”这一公安工作的最大目标正在悄然实现。人民公安报、湖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警察网、湘警网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上级公安机关和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推行“一村一警”惠民工程的初衷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而推动县级公安机关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根植创新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沅江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开展“一村一警” 惠民工程,紧紧把握推进民生幸福主题,牢固确立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理念,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沅江公安工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建立这一新的惠民工程,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下基层、问民生”相关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干部要经常下基层、问民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推行“一村一警”工程,是搭建新的农村警务战略的重要平台。

  

{Ky:PAGE}

 

  二是推动公安工作上新台阶的需要。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部署的重要举措。推行“一村一警”惠民工程,就是以保障民生幸福、服务民生发展为载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创新社会管理、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服务效能的能力,进而带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更上新台阶。

  三是建设更高水平“幸福沅江”的需要。推行“一村一警”惠民工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警务围绕民意转,下更大气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基层群众急、难、困、险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平安建设成果,提升幸福沅江建设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平安实惠。

  四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需要。推行“一村一警”惠民工程,把民情、民意作为警务工作的“晴雨表”、“指挥棒”,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办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处做起,侦破小案件、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难题,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警民和谐。

  二、“一村一警”惠民工程的基本模式

  该局推行“一村一警”工程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民警进群众工作站。为了实现对全市268个村(社区)全面覆盖,该局下派358名民警到各个群众工作站开展工作,保证每个工作站至少有一名民警,其中社区有三名民警。二是规定工作日期。沅江市委群工部要求群众工作服务站人员必须在每月24日至26日连续三天集中进站接待,为配合群工站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所有分配到群工站的民警必须在三个集中工作日到岗到位,遇到法定节假日依次顺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岗到位的,需按请假制度报主管局领导审批办理,并依次顺延。三是明确工作职责。民警驻村后,除围绕上述内容进行走访外,还必须利用警务通应用模块进行各类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四是定期考核排名通报。该局每月对268个村(社区)、17个乡镇场街道进行分类考核排名;同时,将每月的排名情况报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群工部等上级部门,并在沅江市政务网上进行公布。五是严格落实奖惩措施。该局将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推动工作。同时,对工作落后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发精细化管理考核分。

  

{Ky:PAGE}

 

  主要工作模式有:

  (一)以“一村一警”工程为依托,创建社会管理新模式。当前,只有努力构建一个以“善治”理论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助推的多元治理模式,才能实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一村一警”就是强化社会管理的一个新型平台。一是升级管理理念。“一村一警”工程着力于实现治理目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把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该工程建设,注重发挥农村、社区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注重激活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走多元治理之路。同时通过创造性作为,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实行积极的迎合与对接,着力拓宽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警民互动机制,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警务信息,警方第一时间回应公众需求,确保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及时、透明、公正。二是升级管理工具。“一村一警”工程着眼于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信息技术是关键的支撑工具。沅江市公安局在推进“一村一警”工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用信息技术的拓展,认真研究、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警务实施流程再管理。该局为包村居社区的每位民警配备一台移动警务通或电信警务通,让民警在走村串户过程中,完成暂住人口、出租房屋、住址信息、重点人员、农村、社区盘查等基础数据的实时录入,还可及时对人员和物品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比对,有力确保了一线民警实现移动警务办公。同时充分依托信息网络,把传统有效的走访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优化升级“沅江公安服务在线”功能,开通运行网上警务室、网上车管所、警务QQ群、民警微博等网络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了社情民意语音电话自动调查系统和服务窗口单位电子评价系统,切实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了评价公安机关的最高标准。实施“一村一警”工程以来,该局已开通公安博客、警务QQ群62个,开展网络评议活动27次,解答群众咨询1.2万余件。三是升级管理力量。该局在推进“一村一警”战略时,特别重视社会资源的整合,依靠党委领导、政府协调,借助综治各部门力量,在警务下村的过程中,以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应急联动、信息联网等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创新警务管理运作机制,进一步挖掘社会组织力量,着力打造警务服务平台、信息公开平台、警民互动平台、群众监督平台和公众表达社情民意、参与社会管理等重要渠道,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合力。

  (二)以“一村一警”工程为载体,创建服务群众新模式。在警务机制改革过程中,群众满意是改革的初衷,更是衡量改革成败和公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该局推进“一村一警”战略,坚持从群众角度出发开展日常工作,突出服务理念,着力打造阳光警务,赢得人民群众信赖。一是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求实效。“一村一警”工程把排查矛盾纠纷作为包村民警重要的日常工作,广泛收集、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情报信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各类情报信息50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0余起,重大案事件预警率保持100%。二是努力在增强群众安全感上求实效。把辖区发案率、重点人员和场所管控率、信息采集录入有效率和村级防范落实情况作为包村民警和社区民警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引导包村民警认真做好治安防范,实有人口管理服务,重点行业管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截止目前,共指导帮助村居建立巡逻队200余支,推广安装简易物防技防设施1000余套;获取破案线索800余条,抓获违法嫌疑人350余人;有效治理重点混乱区域182处,治安落后村居27个。全市268个村居实现“零发案”,“无邪教、无吸毒、无传销、无刑事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四无”村居数量达到200余个。三是努力在便民利民措施上求实效。积极创新警民互动方式,广泛争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着力构建警民间水乳交融、相宜相生的新型良性互动关系。据初步统计,该局民警在实施“一村一警”工程以来,共上门送证2128张、警民联系牌张贴上墙2019块,发放警民联系卡12600余张,编发警情快讯四期,发放6万余份。同时,该局积极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鼠标警务”,回应群众对网络服务的新期待。在现实推进“一村一警”战略的同时,扎实推进虚拟“一村一警”工程,在沅江公安服务在线开设人口与出入境业务、网上110、车驾管业务、治安消防业务、信访窗口、缴获物品查询等多个办事大厅,模拟现实工作场景,通过网上网下互动、虚拟现实互补,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时空的警务服务,只要轻点鼠标,群众就可以轻松地办理网上申请、受理、查询、办结等相关公安业务,实现了警务工作由传统的“柜台式”服务向网络“场景式”服务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文字信息公开向集咨询投诉和网上办事办证等功能于一身,涵盖车管、信访、出入境、户籍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服务型网站的转变。目前,网上警务室共接待群众36993人次,办理车驾管、出入境等各项业务1000余人次,办结各类业务980起。四是努力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上求实效。与全市67个基层单位与13486名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扎实开展“两个联系”活动,累计走访慰问群众3.5万余人次,物品折款13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00余件。定期向社会各界报告公安工作,举办警民恳谈会、述职报告会,警营开放日、网民进警营、随警体验等警民互动交流活动,先后召开警民恳谈会982场次,举办警民交流活动455次,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100余条,全部进行了整改。五是努力在打造群众满意队伍上求实效。在“一村一警”工程创建过程中,广泛收集、及时改进群众对民警在纪律作风、警容风纪、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把走访评议、接受监督的过程作为改进作风、转变形象的全过程。坚持队伍违法违纪“零容忍”理念,与检法机关,“两代表一委员”和特邀监督员定期沟通队伍情况,评估执法风险岗位19个,制定防范措施33条,全部建立了岗责体系、风险提示和分级控制“三位一体”的执法危险源点管理控制体系,最大限度防范了队伍违法违纪问题发生。 {Ky:PAGE}

  (三)以“一村一警”工程为灵魂,创建持续发展新模式。“一村一警”工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科学实践,检验该项工作的成败得失不在于点子有多新颖,而是在于是否可持续发展,因而长效机制建设史关键。沅江市公安局在推行这项重大警务创新之时,就与之匹配的建立起了系统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为包村民警统一配备交通车辆、自行车、工作包、录音笔等装备,足额保障了交通、就餐经费。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晰责任,层层落实,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头抓、各警种部门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做到“十不准”。二是建立健全社区民警和包村民警协作机制。研发建设机关民警包村工作平台和包村警务交流群,包村民警、社区民警利用信息平台,加强情报信息、治安管控、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协作,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建议立项整改机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能当场解答的,由包村民警当场解答;当场解答不了的,由包村办公室统一梳理、汇总、分类,及时将信息反馈转交各警种部门,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时限、措施等要求。整改办理结束后,由包村民警和社区民警登门回访回告,直至群众满意为止。四是建立健全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大力培养选树亮点村居、优秀包村民警,总结提炼群众工作法,充分发挥了样板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局党委成员包联系点”和“日通报、周总结、月调度、季考核”工作制度,实行机关民警与社区民警责任同担、同奖同罚、捆绑考核,把考核成绩纳入民警所在单位和民警年度综合考核,并与评先创优、领导班子考核等挂钩,真正做到了有形掌管、有序推动、有效落实。五是建立健全社区新型警务深化机制。按照“边实践、边完善”的工作思路,今年我们又积极协调组织部门,启动实施了包村民警兼任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计划。大力推行了以建立服务社会群众机制,提升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建立维护社会稳定机制,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建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机制,提升公正规范执法的能力;建立服务经济发展机制,提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小警务”工作,进一步深化了社区新型警务机制。

  

 

  三、对推进“一村一警”工程的几点思考

  推进“一村一警”工程,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学会用新视角审视新事物,用新思维研究新问题,用新理念应对新情况,努力做到以思想理念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

  (一)立足“一村一警”,在整合社会资源上实现突破。最大限度整合激发警务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利用社会资源,以最小的警务成本追求警务效能的最大化。一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力求将“一村一警”工程提升为沅江市委市政府的意志,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细化为具体项目,明确序时进度,纳入党政工作中心,纳入“十二五”规划。二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一村一警”工程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部门、组织和广大群众投身于管理中来,特别是要把矛盾化解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环节,着力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公调对接机制,把工作触角向基层社区、村和矛盾多发部位等延伸,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要优化警务资源配置。要充分利用“一村一警”工作平台,积极探索新条件下的农村、社区警务模式、值班模式和巡防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二)立足“一村一警”,在提升打防效能上实现突破。在走访基层中,加强对预警性、内幕性、动态性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和实战运用,做到及早发现,有效防范,讲究策略,精准打击。要突出公安主业,以入室盗窃、破坏农用设施、盗抢机动车等犯罪作为重点,密切注视苗头性、锋芒性和季节性犯罪活动,及时主动组织开展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的区域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要大力加强“大调解”体系建设,推动公安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以涉法信访案件清积攻坚为抓手,坚持和完善“一把手”接访、领导包案、联席会议等制度,减少公安信访案件。

  (三)立足“一村一警”,在创新警务模式上实现突破。在实施“一村一警”战略中,要以“大平台”建设应用为抓手,规范信息研判、情报传递、实战转化流程,实现信息流与业务流的高度融合,并全面渗透到打防管控各个环节。同时加快提升监控覆盖面,重点强化高清监控、号牌识别等监控技术手段建设应用,不断严密覆盖乡村、城郊结合部和中心城区的“三道包围圈”。要按照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虚拟社会社区警务机制,以虚拟人头和虚拟阵地管控为重点,全面加强虚拟农村、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重点虚拟人员和重点虚拟阵地信息库。要以网上公安局为载体,全面整合行政服务管理资源,建立网上服务新平台,推行动态警情网上播报、警务动态网上宣传、户口证照网上办理、服务事项网上咨询、警民交流网上恳谈等服务措施,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Ky:PAGE}

  (四)立足“一村一警”,在人口管理上实现突破。在实施“一村一警”战略中,全面采集辖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基本信息,统一纳入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并及时做好增、删、改,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好重点人员经营管控建设,紧扣违法犯罪嫌疑人经常涉足的“吃住行消乐”等关键环节,加强区域和行业合作,进一步提升源头信息采集覆盖面,提升对其活动轨迹的动态管控能力。要抓好特殊人群社会回归管控建设,紧紧抓住精神病人、吸毒人员、违法犯罪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建立公安机关、基层组织、相关部门和家庭等多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开展帮扶和教育引导工作,使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五)立足“一村一警”,在队伍建设上实现突破。在实施“一村一警”战略中,要把提高队伍规范执法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民警在执法理念、执法行为、执法语言、执法程序等各个环节加强规范,提高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要激发民警自主创新的工作热情,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在理念上引导、在保障上支持、在环境上影响,充分尊重和保护基层原创精神,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鼓励民警勤于思考、多提点子、勇于探索,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要拓展评警渠道,加强警务公开和工作宣传,积极探索“短信评警”、“开门评警”、“警民相约”、“两述一评”等形式,把民警的考评权交给群众。

  

 

来源:沅江新闻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