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管窥新加坡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琼湖街道工委书记 李韵平 编辑:redcloud 2012-11-14 10:01:23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赴新加坡学习考察见闻及感想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承载市委的亲切关怀,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行政能力与经济管理新加坡专题培训班,在这个被称为“狮城”的国度为期两周的学习时间里,先后听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唯一集团副总裁、新加坡邦城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共7位专家学者讲授的专题课,考察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国家植物园、新加坡河、鱼尾狮公园、市区重建区、牛车水(唐人街)、滨海堤坝等地,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访了拉丁马士民众联络所,零距离地接触这些机构部门和直接参与这些机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话交流,亲身感受了新加坡发达的经济、高效的政府和现代化的都市,深深为新加坡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奇迹所震撼。

印象狮城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140公里处,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中,由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714平方公里,2011年年末总人口518.4万,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处处花团锦簇,绿地成片,林荫夹道,一尘不染,是典型的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到达新加坡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

新加坡原属英国殖民地,从1824年起,英国人就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时间长达160年之久。到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经首次国会大选,成立新加坡政府。l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并,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两年后,即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在联合国专家组的建议下,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没有制约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他们凭着自身的智慧,建起了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电子电器、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全世界5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45家在新加坡设有分行,这里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虽然面积小,被称为“地球上小红点”,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

聚焦狮城

新加坡是在1965年建国的,她的经历之于漫漫历史长河实在是不屑一顾,尽管在她珍惜的土地上尽可能地矗立着一座又一座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但里面所记载的也只是近几十年的里程与变革。但是,你决不能因此而轻视新加坡,她没有历史却颇富创新,她没有传承却别具一格,她没有过去却引领未来,她没有文化却独具精神。新加坡拥有最为人称道的政治制度,在这种以廉洁高效为特色的制度下,多元种族和谐相处,政府和人民紧密联系,移民和外来投资者安居乐业。新加坡拥有最自由和灵活的经济制度,没有金融、外汇、物价、发票、关税等种种管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梯次的升级,成功地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确立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新加坡拥有最完善的社会制度,在规划和基础建设方面高起点、远规划、重环保,建成了名符其实的“花园式的国家”;在住房方面独创了公积金制度,通过组屋方式让居者有其屋;在医疗、教育、就业、公共交通、社区管理等诸多方面,新加坡也都具备切实可行的制度与机制,确保绝大多数人公平享受优质的公共资源。毫无疑问,新加坡是有内涵的,她的内涵是显性的,健全完善系统的体制机制就是这种内涵的标签。在新加坡学习的日子里,我的内心总被一生中好奇充满着,脑海中总聚焦着这么几组难忘的影像。

一、一流的城市规划,和谐的人居环境。

新加坡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也确实无愧于这样的美誉。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6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却并无想象中的混乱与拥挤。整个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精细,极具美感。作为一个曾为英殖民地近百年的现代化国家,新加坡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市区内既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有在精心维护和改造下既保留了旧貌,又焕发出新颜的极具民族风情的牛车水唐人街和小印度。最为难得的是,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国家却绝不吝惜绿化用地。新加坡政府规定:任何地块的总面积中,建房只能占30%,道路和停车场等公共用地占15%,绿化占55%。新加坡有30多个主题公园,300多个公园,街头巷尾到处绿树成荫,几乎每一座居民楼都伫立在苍翠的绿色里,高楼大厦的半中央也常常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绿色植物空出成片的空间。

二、畅快便捷的交通,行之有效的管理。

新加坡是著名的世界交通枢纽和港口贸易城市,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基础上,新加坡市内也建有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市内的公共交通非常舒适、便捷、便宜。在公共住宅区居住,只需要步行200-300米即能坐上公车,住宅区与公车站台之间还建有绿色走廊,出门乘公车上班、上学不带伞也不必担心日晒雨淋。便捷的公共交通减少了对于私车的需求,同时政府还通过制定政策限制私车的拥有和使用,进一步维护了交通的便捷,因此新加坡少有大城市常见的交通拥堵现象。新加坡的社会治安非常好,当地人总是不无自豪地宽慰忐忑的外来者:在新加坡尽管放心,即便晚上外出也没什么问题。这当然得益于新加坡的严刑峻法,不过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民素质的提升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三、畅通的民意渠道,高效的互动平台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执政,该党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而行动”,党的最高领导人经常告诫:“不论是行动党党员还是国会议员都不能忘记:我们是民众的仆人,不是主人,除了保持低调,我们也要对民众有礼,为他们的处境设想。党员和议员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尽心为他们服务,即使一些选民提出无礼的要求,我们也应以礼貌的态度回应。”人民行动党经常说的就是:要继续执政,就必须拿出自己的成绩单,让民众满意,让选民投票。人民行动党说得好,做得更好。一个是接近民众,听取民意。新加坡有一个议员接访制度,议员每个星期都要到选区接访民众。接待时间地点都固定、公开。在接待日,民众无事可以不来,但议员必须到场,政府内阁成员也不例外。现任总理李显龙担任副总理时,每周按时接待选民,担任总理后不能经常来,但仍然委托人接待选民。议员接待选民,一般是晚上,只规定开始的时间,不管多晚,直到最后一位民众,接待活动才能结束。一个是关注民生,解决问题。新加坡执政党始终坚持为民众排忧解难。实行议员接待日制度,出发点是为了争取选票,客观上也帮助民众解决了许多问题。选民诉求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子女上学、组屋申请、就业、邻里纠纷等等。议员接访中,在制度和法律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疏导。再一个是尊重民意,科学决策。议员在接访过程中,对于民众普遍反映、社会影响大而现行法规框架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则提请国会和政府进行审议,制定出台新的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法规予以规范。比如为了“防止形成一个下层社会”,新加坡出台了收入差距干预措施,并把低收入者分散到各个社区,以提高他们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又如C等病房,病人觉得“C”与华语死谐音,不吉利,于是采纳民众建议,议会决定用飞机经济舱编写“E”替换“C”等。正是因为民意诉求渠道畅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意,执政党的公信力提高了,执政地位十分牢固。

四、繁荣活跃的经济,快速华丽的转型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城市岛国,没有腹地并且缺乏自然资源,甚至连饮用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实行积极的开放政策,努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迅速走上了腾飞之路,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2011年GDP为3268亿新币,人均GDP达到63050新元,国民房屋拥有率88.6%。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话说:“我们已经在一代人时间内从第三世界越升至第一世界……在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我们的成就独一无二。在各个层面上我们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新加坡还是著名的世界交通枢纽和港口贸易城市,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港口规模居荷兰鹿特丹之后,为世界第二位。发达的交通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中心;新加坡的商业非常繁荣,被誉为购物天堂。著名的乌节路上既汇集了世界各大知名品牌,也有各类价廉物美的小商品;新加坡还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亚太最全面的宇航维修和检查中心,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探秘狮城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小国,为什么能连续四十多年高速发展,并且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发达国家,其经验是什么?奥秘在哪里?发人深省、令人深思。通过学习,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忧患之中求生存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加坡开国领袖李光耀深喑这样的道理。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因此早在1965年被迫独立之初,开国领袖面对新加坡所面临的严峻形式便充满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他们清楚地知道,新加坡要成功,必须做出非比寻常的努力。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将忧患意识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全民化的深度,忧患意识一直伴随着新加坡这个亚洲和世界上的“小国寡民”的发展,即使到今天,新加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没有丝毫的懈怠,没有丝毫偷懒。无论是其政府高官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小道消息,可谓是“全民皆兵。”他们总时常关注着、追踪着、渲染一种忧患,话题内容更是从“天文地理”到“鸡毛蒜皮,”包括了各个安全领域。他们好象时刻准备“挨打”似的——有人这样评价。新加坡在强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忧患意识成为其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因素,忧患意识被誉为新加坡的立国之魂、强国之魂。

二、高效廉洁重民生

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廉洁、务实和关注民生在全世界有口皆碑,每年在全球竞争力、廉洁度、政府效率等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新加坡一级政府的管理体制,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既避免了冗员的产生,又防止了机构重叠而产生的推诿扯皮现象,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办公等都推进了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快捷。而严刑峻法、高薪养廉的廉政建设,在强调公务员要有奉献精神,保证公务员拥有较高薪酬的同时,又会对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在新加坡,反贪机构拥有至上权威,贪污调查局局长和副局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直属总理办公室,并对总理负责。这样一种高薪养廉的政策,把隐性成本转换成显性成本,既提高了公务员待遇,又不增加政府运行成本,还净化了政府运行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政府信奉以事实说话、以诚信立名,从多方面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问题,并确保公共资源是用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

三、倾心服务显特色

新加坡党和政府坚持用“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社会参与”的理念,着力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有效地实现了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科学管理,促使各社区呈现出物资丰富、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关系融洽的良好景象,为巩固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提供了很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新加坡分为27个选区,共设87个议席(单选区12个,6人集选区2个,4人集选区2个,5人集选区11个,议员分散在87个选区)。每一个选区又叫一个社区,新加坡只有一级政府,社区是联系政府和民众的重要桥梁。新加坡的社区基层组织,由人民协会统一领导。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种族和谐与社会凝聚力;培举积极的公民;联系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提供民众改善生活技能的机会。人民协会在社区有三个主要的基层组织:一是公民咨询委员会;二是民众联络所管委会;三是居民(邻里)委员会。此外,社区内还有少年网络管理委员会、选区体育俱乐部、国防执行委员会等,这些基层组织都由人民协会领导。我们这次主要参观了拉丁马士民众联络所,它与俱乐部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负责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民众俱乐部由民众的自助团体组成,为方便民众开展活动,一般每15000户或5万人设有一个民众联络所,全国使用统一的会员卡。会员可持卡到任何一间俱乐部参加活动。

社区基层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拨款;二是物业租金收入和活动收费;三是社会人士的资助。每年,社区都会组织开展很多活动,除了开展活动,社区还为各种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帮助。社区设有多项基金,为生活无着、残障人士等提供社会救助。新加坡有2.5万多名社区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组织里,他们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为社区义务服务,不仅没有报酬,有时还会为了组织社区活动而自掏腰包。

四、攻坚克难求发展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面积仅710平方公里,没有水、没有资源,甚至填海用的泥土、建筑用的砂石都需要进口,经济发展空间小;新加坡种族多、华人多、移民多,实现社会和谐难度大;新加坡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点,实现文化融合也非易事。还有来自周边国家的威胁和干扰等等。面对种种难题,新加坡人坚持实用主义哲学,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李光耀反复强调:“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唯有创新,才能富强;唯有创新,才能安度难关。”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政府实行精英治国,可以说揽天下英才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不断创新发展之路,引领世界潮流。比如,他们提出“居者有其屋”,政府成立建屋发展局,筹集资金大规模建设组屋,使85%的公民住进了政府组屋,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比如为了实现种族和谐,政府组屋必须按各民族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以防止族群集聚引发社会问题;议员选举由单选区改为集选区,每个集选区必须有一位非华人议员候选人,以确保各族公民都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同时实行英语和母语双语教育,停办华文学校,街头标识都不允许突出华文。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新加坡在亚洲率先建设工业园区,率先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了国际顶级企业,培育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加坡不产石油,却是世界第三大石化基地;新加坡国土狭小,却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和机场;新加坡人口很少,却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新加坡一个小小岛国,却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商贸中心,5000家跨国公司在此落户。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新加坡人敢想敢干、创新发展的结果。

五、花园城市保活力

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在环境建设上严格控制绿线,不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上,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的空间布局。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不仅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而且弱化了空间钢筋混凝土架构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强了城市的色彩。它的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广场绿化、街道绿化真正做到了见缝插绿、土不露天。

新加坡市容整洁、交通畅通,整座城市日常运行十分规范有序。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是看不到乱停放和摆摊设点的,也几乎看不到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新加坡几乎很少看到有城管队员在现场执勤管理。新加坡城市管理成效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科学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一些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在先,法制保障,倡导在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同时,注重用制度、法规管人。长期行之有效的管理,使新加坡人养成了很强的法治意识。在城市管理体制构建上,突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机制和考评监督机制的建设。新加坡专门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这个跨部门的委员会在拟定政策、综合协调有关城市园林绿化及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管理方法上,也采用了很多富有新意的办法。

学习狮城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新加坡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新加坡带给我们的感受新颖而丰富。但,让因促动而澎湃的心冷静下来,去认真思考,我们学到了什么,新加坡能教会我们什么呢?

似乎一切都值得参照,似乎一切又都参照不来。毕竟,国情不同,体制不同,形势不同,就像雨树,能在新加坡蓬勃生长,移植到我们琼湖却不会生根发芽。李光耀先生曾经说过,每天都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来新加坡取经,但我们的东西到了你们那里未必管用,然而有一个东西却是可以移植的,那就是思维。我个人觉得,李资政的这番话很有深意。当前,琼湖街道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未来的路该如何开拓,最急需的正是科学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新加坡的林林总总,去学习她精英政治的处事思维。

一、增强创新意识,抓素质建形象

新加坡人事业心强、讲求效率,他们善于把本地区的优势、特点与国际发展大势结合起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率先改革、争先发展的气魄。循规蹈矩没有出路,勇于创新才能发展。我们要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狠抓思想作风建设,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找办法,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加快发展。今后我们在看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时,不仅要看常规性工作怎样,更要看创造性工作如何,看干了多少有突破、有创意的工作。单位和部门在做工作时,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善于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机会面前不犹豫,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锐意开拓的实践中探索发展新途径,争创发展新优势。特别是在破解发展资金难、土地难、大项目落地难方面,更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运用政策上下功夫,只要不违背上级精神,该放开的一定要放开,能变通的一定要变通,能搞活的一定要搞活,通过转变观念、创新做法,切实开创发展的全新局面。

二、增强忧患意识,抓长远建根本

新加坡建国初期忧患意识特强,就是目前忧患氛围也很浓,在我们学习他们时,新加坡人也在忧思:要向中国学什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增强危机感呢?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兄弟单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和差距。总的来说,我街道还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度爬坡时期,改革发展的难度更高,任务更艰巨。为此,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正确把握“盛世”与“危机”的关系,“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牢记“积腋可成裘,积羽能沉舟”的古训,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进取心,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无它途,只争朝夕的决心去谋划琼湖的发展,推进琼湖的发展。首先,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无论抓工作、作决策、搞检查、做总结,都要坚持一分为二,既看到成绩和有利因素,又对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对各种矛盾可能引发的后果有充分的估计,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其次,要自觉艰苦奋斗,牢记两个“务必”。要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勤俭生活、勤俭做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不怕困难和挫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展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同时,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拼搏进取。要牢固树立“有错是错,无为也是错”的思想,争取一流的业绩。

三、增强服务意识,抓基层建基础

在社区建设方面,服务居民群众必须作为社区建设的价值取向。首先,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着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以此为依托,建好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要。其次,要加强社区服务力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要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充实和有效整合社区“八大员”,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社工人才服务居民的素质和水平。三要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技术,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除在社区开展“一门式”服务外,要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力度,使居民不出家庭、不出社区就能简便、快捷地享受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必须作为社区建设的有效手段。一是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等办法,培育如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等民间组织,提高社区自治、物业管理的水平。二是有力开展共驻共建,要求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建设,增强他们的属地意识和“双赢”意识。三是鼓励社团、企业和各界精英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承接社区内的相关服务,为社区建设出钱出力出智慧;要培育居民的“义工”精神,组建各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为居民群众义务提供各类服务。

在优化招商环境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一轮地区发展的竞争,已经从微观企业为主,升级为政府营造环境为主。哪里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项目就往哪里放,人才就往哪里走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倡导省委提出来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机遇、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坚决革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弊端。牢固树立围绕加快经济发展高效服务、规范办事、诚实守信、廉洁守法的意识,使来琼湖的投资者,既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又能高效率地办成事情,降低投资成本,顺利成功发展。要切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切实服务企业家发展,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下大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增强民本意识,抓保障建机制

新加坡的组屋建设、医疗制度及教育保障、保健援助等一系列举措表明,没有政府职能向服务民生上转变,就很难有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上的,社会管理也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我们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

一要以生产生活条件条件改善为重点,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继续组织实施村级公路、水利设施、村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实施好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无房住,住危房的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的水平,落实计划生育对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的子女入学、升学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完善街道政务中心建设,搭建起工委、办事处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三是主动接受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做到把好事办好,把民生工程实施全程牌有效监督之下,定期向社会和群众公开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等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继续通过群众工作服务站,创新群众工作平台和服务方式,探索构建党政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做到群众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现党政部门“大走访”常态化、规范化,主动了解民情、化解民怨、解决民生问题;变“群众上门办事”为“群众事务代办”,真正方便群众,减少群众办事成本,切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增强发展意识,抓招商建效益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新加坡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就我们街道来讲,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新加坡的发展,正如李宁运动品牌里的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新加坡发展中唯一可以利用的自然优势是区位优势,新加坡把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谈发展,我们也有优势,怎样把这种优势发挥极致,从而转为现实的GDP?我认为一是大力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给各村、社区定任务、给部门下指标、给个人压担子,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一票否决。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观念,大力发展园区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借助外力发展琼湖,把“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开放与合作。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让产业集群形成“集群效应”。我们街道已初步形成纺织、造纸、船舶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完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形成自主品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突出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几年来,我们街道已陆续建成了农户坊食品公司、泰之味公司、辣妹子食品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除辣妹子公司外,其余规模都不大,难以发挥效益,也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下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并实现农产品加工的多样化,尽早让街域经济腾飞。四是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要营造一个崇文重教好环境,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实现招商引资的突破。

六、增强城建意识,抓管理建品位

新加坡立国初期即确立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以及近年来向“花园中的城市”进化,这个思路抓的很好,塑造得也很成功。当前,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首先就应该找准城市发展定位,确立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导向,找到城市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社区管理的契合点。要通过城市理念的塑造,将建筑群落、地域风格、人文风情等内化为城市突出的鲜活的形象,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获得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心灵感知。

新加坡城市建设让人印象颇深的还有它“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好的自己”,有一种对城市精品建筑的执着追求。我们应该学习的是新加坡建设和运营城市上的精细功夫和巧劲。我们应将资金用在最具带动性、民本性、迫切性和可行性的工程上,做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准、一流品位、人民满意的主导工程、标志工程和精品工程,以重点突破来带动全局。城市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上,最重要的是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我们应加强城市目标管理,增强行政管理服务意识,完善城市管理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推进城市管理法制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的新路子。争取实现市委提出来的“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的敢想敢干增强了我们的发展紧迫感,大手笔的规划、大跨步的发展,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相信,只要破除思想束缚,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狠抓各项工作发展,“五个沅江”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琼湖街道工委书记 李韵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